【深度】揭中国家电企业频频出海并购的背后
时间:2016-11-14 来源:机器人网 点击量:105
中国家电企业频频出海并购,将成为常态了吗?背后原因何在?回答这个问题,对所有中国企业都有启示意义。
8月22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收购德国库卡公司取得最新进展: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对本次收购无反对意见。
此前,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各国政府的审批中,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及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是难度较大的两项。而通过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审查,意味着美的距离最终收购成功又近了一步。
2016年以来,中国家电企业连续发起多起大型跨国并购。最著名的案例当属海尔对GE家电业务的并购,鸿海对夏普集团的并购,美的对东芝白电业务及德国库卡机器人的并购。
跨国并购陡然提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折射出当下中国家电企业怎样的现实处境?还有,抱来的孩子怎么养?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思考并给出答案。
中国家电企业走到“临界点”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国际化几乎同时起步的韩国家电巨头率先完成了本土品牌向国际品牌的蜕变,而中国家电巨头却没有?
以三星电子为例,其大规模国际化起始于1990年代早期,只比中国主流家电企业如海尔、TCL早了大约五年时间,但是三星早已成为全球著名的消费电子品牌。在全球品牌格局中,中国品牌仍然被视为“后来者”,并不被主流群体尤其是国外消费者所接受。
一个问题是:什么阻挡了中国企业迈向国际主流品牌的步伐?
我的思考是,两大因素制约了中国企业:一是核心技术不足,直接导致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不足;二是品牌始终未能实现从“中国品牌”向“国际品牌”的跨越,品牌溢价能力不强。
先说核心技术不足。
所谓“核心技术”,通俗地讲就是支撑产品实现的关键技术部分,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产品是技术的物化,拥有核心技术才能拥有核心产品;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产品的竞争,因此市场地位最终是由技术地位决定的。也许你可以找到与此结论不符的个案,比如诺基亚手机技术、品质都不错,但最终仍被苹果替代。我要说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结论都是成立的,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华为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技术话语权很弱,直接带来中国制造无法与国际品牌正面较量。中国制造在局部市场的胜出,常常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做得好,而是因为用其他长板弥补了产品的短板,比如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优惠的价格、实施更有力的推广等。
从全球范围看,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一定是技术领先的产品,很难想象一项产品技术落后还能卖得很好,即使有,也是小概率事件。
上一条 ·生意社:11月9日中油石家庄炼化PA6切片库存偏少 2016-11-14
下一条 ·【深度】揭中国家电企业频频出海并购的背后 2016-11-14
- 原材料 工业品 服装服饰 家居百货 小商品 商务服务 更多分类
-
·浙江grc坐凳那个好 2025-04-30
·法式GRG线条背景墙定制 2025-04-30
·河源UHPC异形坐凳厂家批发 2025-04-30
·汕头防水grc外墙挂板批发价格 2025-04-30
·茂名grg穿孔构件厂商 2025-04-30
·安徽GRG机场穿孔板销售 2025-04-30
·杭州室内grg构件墙面价格,GRG构件装饰哪里有 2025-04-30
同类资讯推荐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看
- ·投融界大公司周报(11.22-11.28)
- ·通用电气被收购后 其家电业务工人拒绝海尔新劳动合同
- ·马斯克终于完成了特斯拉对自己持有公司Solarcity的收购
- ·钱脉堡宣布完成千万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为昱企投资
- ·人脸识别云计算平台“Face++”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
- ·回溯15年的资本套利与运作:资本家的财技路径(上)
- ·英特尔再投2.5亿美元 做芯片的真要去做自动驾驶汽车
- ·微博再次投资秒拍母公司一下科技 累计投资金额为1.9亿美元
- ·新声浪完成600万首轮融资 投资方未透露
- ·共达电声拟18.9亿元收购乐华文化全部股权
- ·新声浪获首轮融资600万 瞄准小现场音乐活动空白
- ·浙江某跨境电商大数据选品项目
- ·主讲人:刘中华(上海虎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主讲人:陈红琴(南京奥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讲人:万文宇(芜湖才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